首页 > 作文 > 作文题材 > 读后感

未来学校读后感

admin 读后感 2021-11-15 08:18:00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未来学校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未来学校读后感1

  因为新冠肺炎,孩子不能如期到学校学习,只能在家上网课,昨天跟她视频的时候,用刚学的3R倾听法,不急不躁的跟她沟通关于在家上网课这件事情,因为还需要持续挺长一段时间上网课,本想给她做一下心理建设,却惊喜的发现,孩子对于在家上网课一点不排斥,反而非常喜欢,她说,可以自由的选择先想学习的课程(可重播的),也可以选择先写作业在听其他课程或者作业累计到一起写,不用像在学校那样,每天白天固定的时间上课,45分钟后固定的课间休息,晚上回家后才可以写作业,在家她可以自由分配时间。

  之前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位爸爸早上8点按时打开电视里的“云学堂”,叫醒睡梦中的孩子上体育课,视频中体育老师一边卖力的讲解一边做动作示范,爸爸转身去厨房做个早餐的时间,回头发现孩子还裹着被子睡眼朦胧的躺在床上看着老师在视频里蹦跶,自己压根不挪窝,气的爸爸冲孩子囔囔:“你倒是起来跟老师一起练啊,你看老师都汗流浃背了,你跟着跳一下,动一下”

  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学科肯定也有出现过,有一边用手机上网课,一边用电视机看小猪佩奇的,也有一边撸猫一边学习的,原本这些在学校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神兽”,现在在家全靠家长监督和协助教学,可把家长忙坏了。

  未来学校读后感2

  在假期里,我读完了《未来学校》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师。他在书中倡导的未来的学习理念,是符合当今的大趋势,也是一种非常超前科学预想。他所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全国共有4000多所学校加入,并且规模也在越来越大。关于这本书有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评价,他对朱老师的评价是这样的:“他的眼光已经超越了对于教育的功利追求,远达历史深处,中国对于未来真正的人才的需求。”我非常认可他的这个评价。特别是书的末尾呼吁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到教育中来,还有鼓励民营力量加入教育中来,减少政府对教育管得过于精细的弊端。他的这些想法确实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并且也有实践的深度。他的这些理论是在多个,全球多所学校已经实验成功的基础上而来,可以说是由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未来学校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构想,也打破传统教育中年级、班级、学校的组织形式的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运用大数据,发挥新时代科技的力量。并且参考的日本教育改革,重整了关于课程的研发和与设计,并对现在传统的教育的弊端,做了充分的思考。在开篇就提到了学校的起源:到了奴隶社会的夏代,就出现了学校。到了商代学校的形式有所发展,并且出现了小学大学的区别,教育内容也逐渐丰富,具备了六艺的雏形。

  后来出现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这是伴随着大工业时代的来临而产生的。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从家里走向了社会工厂,家里面的孩子需要进入专职的学校。而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就参考了西方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我们今天学校的历史最开始是从癸卯学制开始的,他涵盖了从幼儿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完整系统。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这种现代教育制度的弊端,并且提出了许多新模式。美国和苏联的冷战现象,也使很多美国人开始反思自己引以为傲的教育是否出现了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发起了非学校化运动。很多人开始认为学校不再是一个有价值的机构。特别是非学校运动的代表人伊万·伊力奇,他把自己的主张发表在《去学校化社会》这本书中。还有斯金纳,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本质都是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提出了程序教学的4条原则:1、积极反应原则。2、小步子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4、制定步调原则。他的这一理论出现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出现在没有慕课也没有翻转课堂的时候。这些教学程序的思想,是天才的理论,超越了同时代。同时我也看到,现代学校效率为先的工业化培养人才模式问题也很大:忽视了人的独特性,忽视了人的个性化的培养,也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当我看到学习中心的设想:学习不一定非要在学校里进行;学习中心也没有固定教室;学习中心没有以校长室为中心的领导机构;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比如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是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严苛死板的上学时间;没有必须是6岁入学的机制,这个学习中心可以有6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七八十的老人……当我看到以上内容的时候,不由得惊呆了,学习中心原来范围这么广。因为未来的学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学生学习也要回归生活,到时候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的传统的地位将发生彻底的颠覆:有教无类,谁想学谁就是学生。或许老师在这某一方面是专长,但是到了下一节课,他所上课的老师可能就是刚才他的学生。这就实现了教学相长。在今天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柯杰,机器人教师完胜传统人类,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高了26.18分,远远的超过了人类;并且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语言理解已经超过了人类选手……

  未来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就像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疗诊断帮助律师事务一样,但要真正取代医生和律师,几乎不可能未来的机器人会帮助教师更好的从教,未来的教育也会进入人机公交的时代,但教师职业并不会消失,也不会被这种机器人取代。到那时候,未来的教师将成为自由职业者,能者为师的时代即将来临。加上互联网的教育课程,教师在网上售卖自己的课程,就好比现在淘宝商家售卖自己的商品一样。到时候学生就成为一名付费时代的消费群体,而老师也靠自己的努力来换取酬劳,并且远远高于在学校的一年所得。到后面未来的课程体系和今天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融合课程,实践课程,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学科整合课程,并且充分考虑个人的兴趣,有50%的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内容个性化,私人定制;,学习的内容也是没有统一的,进度也没有统一的,考试类型和地点也没有统一的;到那时候,人们将更加关注人们的能力,而不是文凭。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临,而不仅仅单纯靠自己以往的成就,来实现未来的梦想。并且关于高考改革也提出了大胆的假设: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看到这些内容,我确实被震撼到了。

  回想自己的课堂:还是教师传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并且课堂上效率太低。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15分钟课堂,这其实也是一种转变,向传统教育发起了一起挑战,让孩子们站在舞台的正中间,其实语文课就是一个交流表达的课程,让一个孩子站在游泳池边学习游泳,但是却从不让他下水尝试,这个孩子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今后努力要做的方向:

  1、改变以往教师讲的过多学生表现的过少的情况。让老师变成一名导演,站在这节课的背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2、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充分发挥其所长,而不是一直强调补短。让孩子利用他的长处,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相信通过这样的行为,他会越来越出色,越来越努力,从而越来越让自己自信。

  3、加强统筹教师的协同备课。15分钟课堂对教师的备课要求非常高。时间非常有限,但是授课内容又很多,怎么样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挑出重点,挑出难点,作为课堂的一个主要内容。而非重点的内容,又用怎么样的形式彻底交给孩子,让优秀的孩子教后进的孩子,从而让15分钟课堂真正落实。

  4、关于学校评价制度的一些思考:结合班级评价制度,加大学生平时表现中的评价比重,取消以往单靠期末成绩来给孩子排名的错误做法。更加关注孩子平时的表现,并且给予相应的及时评价。

  5、书中提到的有些点,虽然作为教师,个人无能为力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个人应有的水平范围之内,做出自己的改变。改变班级的座位分布,改变班级的评价制度,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改进作业过多大量无效的情况,改变过去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但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的自己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与历练,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自己对未来的教学更加有方向,从而让自己变成一名真正的未来教师,能更好的胜任未来教师这一沉甸甸的职务。正如我们学校核心理念所倡导的那样:回到未来,回到儿童。

  未来学校读后感3

  《未来学校》是我今年寒假阅读的一本书,出自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当时买这本书的初衷是被其中关于“学习中心”的论述所吸引,并没有想到给我带来那么大的精神震撼。

  2020年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教学和学习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央教育部紧急部署,停课不停学,教师居家办公、学生居家学习成为应对疫情不得不采取的方式。在很多教师、家长来看这是下下策,当然包括我在内,起初都觉得这样能行吗?可是不包括学生,我觉得学生还是很开心的。不禁我们会问许多问题,网络设备能行吗?老师能够用好线上教学的技术吗?线上教学能保证效果吗?学生的眼睛和体育锻炼怎么保证?……

  可是运行起来慢慢发现,线上教学也没有想的那么可怕,当然有的老师并没有这么快的意识到。

  首先我们看看教师,网络问题可以说已经不成为现在的主要问题了,智能手机和光纤网络,手机的4G网络,让线上教学更流畅。老师们经过学校的培训,各个都成为线上教学的高手,转发资源、直播答疑、视频会议、连麦互动、作业布置、打卡任务、智能问卷、投票活动、作业批改、优秀作业评比、红花奖励……这真的是我想都不敢想 ,信息技术问题是老师们的大问题,有很多老师还是比较排斥,存在畏难情绪,认为信息技术可有可无,或者说简单的会一点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学校的培训多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次不同,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师们真实主动学,互相研讨,私下反复尝试。在短短的一两天的时间里,讲这个网上教学平台的相关功能娴熟掌握,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再看教学过程,市区选择优秀的骨干教师录制视频资源,教育专家把关,将知识和方法最精华的部分录制成视频资源,让学生们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老师们也加大了研讨力度,不但本学校的研讨,跨学校的研讨组也自然形成,与此同时老师们从来,没有这样随时随地都能够线上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即时解决问题,共商对策。上课的时候老师们推送市区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本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直播点拨重点,课堂互动。课后布置作业,可以分为日常习惯作业和学习反馈作业。老师可以通过布置朗读,听写,背诵进行日常打卡,养成良好的预习积累习惯。课后反馈作业,老师精心设计学案,针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选取不同程度的练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为了考虑到同学们的眼睛,老师们会斟酌再三,不断精简,避免学生老师低效劳动。对于批改有很多老师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有的还买了手写板辅助,大家利用软件功能,对于学生的作业逐一批改讲解,学生可以进行订正,如果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看老师的直播回放,以及老师给进行的作业点评。老师的辅导也更精准,可以单独与有问题的学生连线,一对一讲解。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智能问卷设计核心基本问题进行检测,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错误原因,知识掌握的短板,以便有针对性进行答疑辅导。老师的鼓励和线上活动也丰富多彩,优秀作业评比,创新设计展评,老师还会与同学们互动,送上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测评问题也可以解决,召开直播会议,提醒测评开始和结束时间,自然隔离,不用担心互相抄袭,时间到,迅速上交试卷,最担心的评价问题也迎刃而解。

  以上这些老师们可能自己都没想到,教学还可以这样。

  最后来看看学生,学生很开心,因为自由。没有了集中组织,整齐划一,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课表,完成基本的课程学习之后,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生还自行组建学习小组,进行线上研讨。还能够单独@各科老师进行问题咨询。当然也有的学生是因为终于没人管着了,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了?但是我想这一部分学生就是把他们整天圈在教师里,他们的人在,可能心也不在了。

  还有的人考虑到学生的眼睛和锻炼问题,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计划的都非常周到,要求线上教学的时间,教学的内容,作业的布置都要适合,不能盲目照搬线下教学模式。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视力也未见得就一定有保证。对于体育锻炼,体育老师制定了详细得周计划,学校采取直播得方式进行眼操和间操,保证了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得时间。

  当然也存在问题,比如缺乏情感得沟通,学习活动得设计,学生之间面对面得互动交流,有得家庭设备成就影响学习效果,有的孩子自控力差,导致学习效果降低……但是无论如何,线上教学得优势,真得让人刮目相看。

  面对应对疫情得特殊措施,起到得特殊效果,我对于现象的本质是没有清楚得认识,只是单纯的觉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真的可以,而且还可以更好,让我整个人变得兴奋起来。

  当我看完《未来学校》好像一切都有了答案!

  书中指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未来学校,未来学习的重新认识。“行时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互联网对未来学校的改变,进而引起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

  现代学校制度最根本的毛病就是,它强调效率优先,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生产”人才。而以慕课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已经为解决传统学校模式的各种缺陷提供了可能性,因为它既可以完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要求的大规模教育的效率问题,也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对教育选择的基本要求。

  今天的每个学校在一定意义上讲师孤岛,封闭性内循环,未来的学习中心是网络型或者实体型,成为彼此连接的环岛。学习中心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也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固定学习时间,上下课时间,没有固定的班级和教室;没有学制,可以8岁入学,也可以12岁入学;没有学习者年龄的限定,10岁的孩子可以跟70岁的老人在同一个课堂上课,一切都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进行选择。未来学校解决了教育公平问题: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那么书中也回答了未来教室会不会失业的`问题。必须做到两条,意识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它为我所用。未来教室,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练,也是陪练。他们不以学生的导师自居,而是与学生一起成长。注重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既是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这是未来教室的重要特点。

  未来学习中心的基础课程体系是:生命教育课程,落脚点在“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智识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真”。包括大科学与人文课程。公民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善”。社会公德、责任感等。艺术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美”。还有超过50%的针对学生个性选择的“特色课程”。

  学习中心其实无非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时间和空间被打破。未来的学习方式:突破时空限制的泛学习。泛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用任何方式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学习方式。也有人将之称为无缝学习、普适学习和无处不在的学习等。学习游戏化,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正确认识游戏的意义,让它为学习所用。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沉浸式学习。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和问题式学习相对,老师带动学生寻找真实的、有意义的、连贯的项目中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项目,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内容,涉及熟悉而的问题,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涉及化学的问题,用化学知识去思考。项目学习需要合作探究学习来实现,混合学习(人机结合)也将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永远离不开评价,未来学习中心,可以建议学分银行制度,给每个学生建立学分账户,以此评价学习结果的好坏。

  那么未来学习中心不仅是学生与教师的事情,与每个家庭、每位父母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因为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而家庭不仅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儿童最初的学校。儿童成长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行为习惯、认知风格、个性品质,大多数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更重要的是家庭本身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学习中心。对于家庭教育的过去:从“中心”走向边缘。王者归来:家庭再次称为“学习中心”。对于未来的学习中心,父母是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

  成长,中文的意思很明确,即长大、成熟,就是一个人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成长看成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误以为一旦离开了学校,就可以不学习了。其实,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因为成长本身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

  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优秀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将是未来学习中心的重要特征,在一个学习中心,或者学习同一种课程的父母,彼此之间都是天然的最佳学习伙伴。父母成为学习者,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教育最美好的人生状态,更是未来教育最显著的特征。

  我眼前展现着多美好的人生画卷啊,未来学校就是一把让人通向幸福完整人生之路的钥匙。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经典论述,事实论据,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这一切都是可行的,点燃了心中的希望,描绘了一副美好的教育愿景。也让我们看到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变化都是时代进步,大势所趋,必然结果。让我们充满信心,去拥抱新教育时代的到来,大胆去做新教育的尝试,为了成全学生、老师、家长,每个人幸福完整的人生。

  未来学校读后感4

  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也就是说,君子不愿意成为一个只为谋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晚成大用之器。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成器”。能够学有所用,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体面地混口饭吃。今天的教育,距离孔子的“成人、立人、达人、爱人”的教育目标很远。我们现在的教育资源不知道比孔子时候要好多少倍,但是质量却不可同日而语。不是现在大家不好学,不会学,相反,现代人的学习效率不知比古代人要高多少倍。主要是教育目标的问题,夫子的教育目标是“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用成长性思维终身学习,并且学而时习知,这样才可能慢慢的温故而知新,避免能力陷阱!读书点亮生活!

  这种模式如果推行,会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

  第一,如果从小由父母培养孩子,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孩子天性爱玩,父母为了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工作,对孩子只有放任自由,从古至今严教出才人,对知识的研究是立足于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行!

  第二,贫富差距是国内,乃至整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如果推行教育中心,废除学校制度,将会出现学识渊博者孩子学识渊博,文盲者孩子文盲,因此走向两端极化。

  第三,选择学。这是站在二代的基础上的,父母没有资源,相比二代,孩子会有选择的权利?只能随着社会发展,放任自流。

  第四,人工智能,云,区块链,只能辅助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能力,不是取代人的观点。从王者荣耀游戏可以知道,如果放任自流,利大于弊,科技的带动有利有弊,如果一个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或者随着5G发展,有更佳的方式来替代,孩子自由诚可贵的观点依然值得考究。

  未来学校读后感5

  近段时间,我有幸读了朱永新老师《未来学校》一书,受益良多!

  现有教育体系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未来学习将会变成终身化的学习,以课程为王,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学习;能者为师,各个领域的专家引领学习;父母会成为教育的参与者和陪伴者;国家调控,自主预约学习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好的书;学习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学校将是汇集美好的中心!结合朱老师的观点,我有几点体会:

  一、学校的办学模式将发生改变

  未来进入追求个性的时代,必然要求学校向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应用会更加广泛

  教育资源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将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技术和教师的教学要求能无缝对接。

  三、教师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着,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未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分化和迁移。

  四、学生的培养将更个性化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同时将出现许多新职业。教育应更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以及人机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教育将打破传统,更大的解放人的学习力。未来学校的畅想,非常有可能会实现。在未来,我们有机会选择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2021-11-15 081818/408650.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